- ·体育管理学·
- 马道强 许凤洪(1)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运用协同学理论对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进行研究。以河北省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讨论了京津冀地区体育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高校积极引进高水平的运动队;加强体育科研与实际教学的结合;京津冀地区的体育院校应加强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适当对专业进行调整,将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 孟国正 岳晓燕(5)我国体育法规地域特色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1949年建国以来各行政区域的体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研究,从地理条件、颁布现状、当地民俗、特色体育项目等地域特色上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体育法律法规主要体球网:马术、赛马;东北地区体育法律法规主要体球网:冬季体育项目;华中、西南地区体育法律法规主要体球网:登山及高空飞行项目;华东、华南地区体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龙舟、帆船等水上项目。
- 牛丽丽 谭建湘(9)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职业体育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发展职业体育的掣肘因素。主要结论:我国职业体育存在起点、观念、路径、制度以及资源等几方面的掣肘因素。建议:从价值观、适宜制度、演进路径以及资源储备等几个方面进行职业体育改革与发展。
- 刘飏 卢雁(14)我国特需青少年体育发展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历时性的梳理对我国特需青少年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特需青少年体育发展受到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建构內驱力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殊教育领域的体育课程形式和内容也逐步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体育需求,体育赛事的历时发展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建议:目前我国特需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尚存在社会资源联动效益的不足和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需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创建融合的社会环境、集成社会力量,促进资源的优化与互补、加强制度保障,提升服务品质。
- 许惠玲 王石峰 许仲槐,等(19)大数据时代体育文化双向通道实证研究
运用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与文化永远是紧密联系、紧密沟通、互为直通的“双向通道”;大众对体育文化在人才、组织、发展、建设、管理等方面呈现了极高的认可率和赞成率的态势。多项思路的提出促进现代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展望体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并驾齐驱地腾飞。
- 常利华(25)《俄罗斯联邦2016年-2020年体育发展计划》及其启示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介绍了《俄罗斯联邦2016年-2020年体育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主要结论:总结了以基础建设为主、为后备人才培养创造条件、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计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制定量化指标有利于计划的实施和监督等特点,为我国相关体育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 ·群众体育学·
- 刘柳(29)试论民族健身操的创编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民族健身操动作素材的选择与组合、队形的变化、音乐的选配、服装的选择与设计等方面对民族健身操的创编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存在如动作素材选择方面民族特色不明显、音乐民族特色不够等问题。建议:挖掘某个民族或几个民族世代相传的舞蹈动作精华,将之与健身操的动作有机结合,体现民族性、体育性和健身性;选配旋律优美、节奏强劲、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让民族健身操动作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增强民族健身操的艺术价值;服装要体现民族元素和健身操服装特点。
- 蒋健保 朱双双 吴尔婷(33)我国沙滩柔道运动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沙滩柔道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沙滩柔道已发展成集健身、健心、娱乐、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实现了室内向室外的成功转变;沙滩柔道既能够强身健体,又具有育人、育德、育技等价值。建议:聚焦和谐发展,大力推进与滨海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加强赛事规则与企业运动管理制度的建设;推动沙滩柔道运动专业人才培养常态化;科学宣传与推广沙滩柔道运动项目。
- 刘利鸿 葛春林 孙平(38)我国气排球运动推广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我国气排球在全国推广的现状与特征。主要结论:气排球运动在南方的推广明显好于北方;增加气排球比赛经费的来源渠道,经费对组织比赛的影响降低;全国性的管理逐步完善和受重视,但仍需改进,而省及以下的管理依然相对混乱;全国竞赛规则虽不断完善,但并未完全统一,比赛成绩可比性不强等。
- 李雯(42)当代排球:全民健身与娱乐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大众体育运动的维度上讨论排球,考察这项运动作为当今中国全民健身重要部分的优势,提出排球对中国人都市生活的意义。主要结论:排球运动最初是作为一种男女老少皆宜的游戏被发明的。它的运动特征使这项运动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大众性。本文排球的规则和它的运动特征满足当下中国人的社会需要,也帮助现代生活模式中的人们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国家全民健身国策落实的一个重要部分。
- 唐明(46)书法体操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书法体操,为其推广提供建议。研究认为,书法体操的特点:娱乐性、简单性、学习性、健身性、传承性。书法体操的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有助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书法体操推广的建议: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适当的将书法体操全面推广到学校中;定期的举办书法体操活动;注重培养书法体操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书法体操的研究。
- 刘洋 邸慧君 李梦园(50)达瓦孜田野调查报告
以传统“达瓦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变迁等理论,在梳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侧重就“达瓦孜”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达瓦孜”传统发展方式,讨论影响“达瓦孜”传承的主要因素。认为影响“达瓦孜”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环境基础缺失、仪式简化、意义匮乏和传承途径单一。在此基础上,总结“达瓦孜”传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 曹艳霞 贺智利(55)安塞腰鼓运动发展因素探析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经济、地域特征、信息流通等几个个方面对影响安塞腰鼓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单一的腰鼓学习途径、政府资金支持不足以及与其他艺术存在同化与异化等是安塞腰鼓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应通过丰富宣传手段、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树立安塞腰鼓品牌等建议。
- 骆勇(60)土家族毛古斯运动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毛古斯运动。毛古斯运动作为一种土家族源于祭祀活动的文化符号表达,具有独特的文化表现特征,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出教育教化、文化传承、经济开发等价值。毛古斯运动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表现为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冲突、人才培养对项目发展的阻碍、文化惯性与市场开发之间的矛盾。建议:自我改变,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走进课堂,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转变方式,促进文化与市场的融合。
- 焦峪平(65)客家体育文化流变研究
客家传统体育文化闪烁着客家民系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迁徙和特定的生态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性、宗教性、移民性等特点,是社会变迁、民族地域融合的历史遗迹与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客家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流变,部分项目失传乃至消失,借鉴粤东梅州客家足球文化的振兴规划,对其流变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继承与发展对策。
- 黄东教 李乃琼 尹继林(69)广西面向东盟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
剖析东盟与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交流的现状,阐述阻隔与羁绊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生存土壤的流失;强势文化的紧逼;宣传媒介的偏向。理清东盟发展的地缘、机缘、文缘优势,探讨以挖掘内涵,传承精神为出发点;以平等交流,互惠互动为关注点;以创新迎合时代为着眼点的发展原则,并提出了管协机制并举;耦合产业探索;媒体协作助力;融合教育渗透的发展策略。
- ·竞技体育学·
- 高文景(75)体育赛事属性及供给方式分析
体育赛事作为向整个社会提供的产品,是面向大众的公共消费品,应放入“公共产品”中来考察其属性。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外部性等方面分析体育赛事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根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综合进行权衡,应用到体育赛事的排他性技术、手段、方式不断丰富,其准公共产品趋势化日益加强;体育赛事应兼顾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可由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体育非营利组织供给组合形成。
- 宋韬 周建辉(79)中国排球职业化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发展的现状,阐述中国排球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运动员收入、人才流动等弊端,提出实现中国排球职业化未来道路的策略。研究表明,经济水平决定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必须经过不断加强排球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推动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向前发展。
- 吴爱兵(83)安徽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安徽省田径后备人才的结构分布、来源、年龄分布、选材情况出发,探讨安徽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安徽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经费问题、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选材体制问题、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建议:拓展经费来源,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科学的选材体系;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田径运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等。
- 张陈文(87)林丹前场技战术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单打决赛和2014年仁川亚运会半决赛林丹和李宗伟前场技术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后林丹时代”其前场技战术的特点。结果:在两场比赛中林丹(p=0.000)前场各项技术使用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进入“后林丹时代”,其前场技战术发生明显变化;李宗伟(p=0.169)前场各项技术使用率无明显差异。林丹在压对手后场战术意识不变的前提下,加大了前场其它技术的使用率林丹前场技术的失分率和失分贡献率均高于李宗伟,其前场技术稳定性欠佳。世界一流羽毛球男单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赛经验的积累,在技术打法整体不变的前提下会做出合理的调整。建议:加强网前技术的对抗训练,提高前场进攻性技术和对抗性技术的稳定性,降低失分率。
- 田忠新(91)世界男子举重竞争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1920-2015年世界男子举重竞争格局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化探究。世界男子举重的竞争格局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1920-1945年,德、奥、法引领欧洲列强占据主流地位;1946-1956年,美、埃、苏“三足鼎立”,昔日欧洲劲旅实力今非昔比;1957-1971年,苏联一枝独秀,雄霸世界举坛;1972-1992年,保加利亚异军突起,“苏保争霸”成为竞争主旋律;1993-2001年,苏联解体,保、俄、中、土等欧亚劲旅“群雄逐鹿”;2002-2015年,中国抢占领先,亚洲强势崛起。
- ·体育经济学·
- 任波(95)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竞赛业三个方面剖析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的必然性。主要结论:居民有进行体育消费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三纳入”和公益性健身事业为居民体育消费提供政策保障;体育用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全新模式下的体育用品电子商务平台,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体育消费需求提供基础;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权,加快发展地区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提高群众体育基础,为促进体育消费创造条件。建议:体育竞赛、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需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消费优化升级;推动体育用品业集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体育用品消费需求;创新体育竞赛业运营机制,扩宽服务领域,以更好服务于居民体育健身需求。
- 刘传海 王清梅(99)冰雪体育场馆设计理念思考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层次,构建了符合冰雪体育场馆文化生态环境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基于冰雪体育场馆文化生态环境的二元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冰雪体育场馆应当通过融合冰雪文化符号、表达体育文化精神的方式实现本体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洽,同时应尊重地域行为习俗文化、制度文化,融合地域哲学文化、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巧妙利用地域物质文化资源,全面兼顾场馆与文化生态化环境相协调的策略。
- 汪艳 王跃 杜梅,等(106)上海建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上海具有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赛事运营人力资源、体育科技研发资源、体育产业集聚等优势,在上海建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已经具备一定条件。建议:上海应突出优势区别定位,科学建立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点面结合,分层培育:整体上应建立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基地,部分区县应结合自身禀赋,创设特色体育产业园区;上海应在科学评价相关区域体育产业集聚程度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建立基地申请等。
- 张松奎 王满意(111)淮海经济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布局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布局进行研究,认为:淮海经济区地理位置优势突出,水陆交通网络密集,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但囿于省际“边界效应”和条块分割,体育旅游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从优化整合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及长远发展计议,提出了增长极开发布局、点-轴开发布局和最终形成“四核三带”网状结构空间开发布局模式。
- 胡用岗(115)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结构与集聚水平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构建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聚水平与专业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与研究。研究结论:江苏和上海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体育用品分布相对均衡,而浙江的内资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其体育用品集中于运动鞋、帽、包等;浙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效应指数大于1,居首位,竞争优势较为明显,而江苏和上海的集聚效应指数小于1,进一步提升空间很大。
- 沈震 翁晓洁 何建东(121)江阴市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阴市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存在经营项目单一、营销意识欠缺、产业结构偏颇、商业开发不够、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品牌营销、打造品牌旅游、产业联盟合作、突出地域特色、加大政策扶持等相应对策与建议。
- 李伟 陆作生 吴义华(126)欧足联财政公平政策剖析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主要方法,对“财政公平政策”如何规范职业足球金融市场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财政公平政策颁布前的欧洲足球财务困境;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收支平衡细则等实质内容设置;收支平衡评估方式、可接受偏差和净亏损额等具体实施手段。这些做法的合理之处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足球市场法规体系提供借鉴。
- ·体育教育学·
- 张环宇 张强(131)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梳理与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学科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问题进行探讨。主要结论:认为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选择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又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和进化。建议:提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发展要以开放性为前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处理体育课程价值中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未来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体育文化为底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面向体育学科课程本身,以体育课程内部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为主要推动力,构建学校体育课程的“自组织”系统;有利于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遵守并尊重学校体育发展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刘羡 安丽娜(136)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价值的选择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体育教育者出现“西化”和“民化”两种文化攀附趋向的思想,以“文化自觉”为研究主线,提出实现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价值的选择研究。研究结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必须进行身份的“主体重塑”和注重“内因发展”,体育教师必须树立面向未来的民族体育文化创新意识,以期在未来世界体育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价值研究之路。
- 秦纪强(140)高校体育课程“选项+俱乐部”模式构建与实施
采取文献资料等方法解读“选项+俱乐部”模式,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选项+俱乐部”模式以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为导向,并结合高校实际设计;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课内选项,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课外俱乐部;课内与课外一体、选项与俱乐部互补、课内选项教学与课外俱乐部指导联动。建议:坚持总体刚性与个体柔性相对平衡;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有机联系;坚持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双向互动;坚持质量监控与资源利用同步跟进。
- 孙贵龙 方征 于洋,等(144)学校体操联盟体系构建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解读“学校体操联盟”体系构建,从检测体系、制定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估体系四方面论述构建理念和方法,旨在改善学生体质、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丰富运动项目设置,填补“学校体操联盟”体系构建研究的空白,为“学校体操联盟”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 沈磊(149)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结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该群体自觉发展、科学发展与持续发展的根本精神动力;运用学校工作岗位、工作制度与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创新实践,结合体育教师的校本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与专门的师德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推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向着时代性、与高校教改同步性、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性的方向提升;将规范化纳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路径、基础、方法与标准。
- 阮晓燕(152)南京市秦淮区小学大课间体育调研
运用实地考察法等对南京市秦淮区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与分析该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该区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建议: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受惠并且终生受益。
- 邹本旭 孙文菲 刘丹(157)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高尔夫球人才培养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高尔夫球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开设该课程院校达到11所,但课程的发展受到教育部实施的“取消专业下设方向课”改革的影响;我国体育院校开设高尔夫球运动时间偏短;各校高尔夫球运动依附专业不同,但人才培养目标相似度较高,专业特色不突出;高尔夫球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缺少具有公信力的教材;高尔夫球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各校高尔夫球教学场地设施普遍存在不足之处,高尔夫教学辅助设施缺乏等问题。提出: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加快教材建设,及时更新与丰富教材内容;采用内部挖潜与外部引用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完善教学场地等基础硬件设施和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对策。
- 李春木 段斌(163)中外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以生活本位论为视角分析比较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现状。主要结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只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简单延续,体育教育的重心仍是技术的传授和健康知识的学习。建议: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要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授课形式要走进学生生活,为其终生的健康服务。
- 钱成思 冯道光 李海龙(168)美国大学体育战歌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美国大学体育战歌的发展历程、歌曲风格、内在文化,为填补我国大学体育战歌的空白提供借鉴与参考。主要结论:美国大学体育战歌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期、黄金发展期、缓慢发展期三个阶段。体育战歌一般较为短小,主要围绕美国大学的校训、精神、标准色、吉祥物等进行创作,不同体育场合都有相应的体育战歌。在内在文化方面,体育战歌带动了美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共鸣,将大学体育赛事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 王韶峰(173)俄罗斯城市青少年体育参与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回顾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的基本路径,对当下俄罗斯青少年体育参与平台的基本状况,课堂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各种体育竞赛活动,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及场馆设施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总结俄罗斯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我国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的建议。
- ·体育史学·
- 王京龙(178)《吕氏春秋》体育思想与当代体育文化发展的融合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吕氏春秋》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当代体育文化发展融合的价值和意义。主要结论:《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总结,既是对以往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对于大一统国家管理理念的理论探索。其中反映出来的体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滥觞,不仅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节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当代体育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融合借鉴价值。
- 唐文坤 杨晨飞(184)天宝战争期间唐与南诏体育形态交融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别对在天宝战争期间唐与南诏出现的军事、艺术、娱乐的体育形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天宝战争中唐与南诏以军事战争为主线,往复的分和交融造就了双方艺术文化、人文娱乐等多方面体育形态的媾和。这也是使南诏逐渐“本唐风化”,最终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的主要原因。
- 周伟(187)西夏体育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研究西夏体育,为我国传统体育、民族体育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结论:西夏体育是西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体育常见的活动有舞蹈、蹴鞠、泛舟等多种形式;西夏体育具有典型的军事性特征;西夏体育对西夏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建议:保护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将西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民健身,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气氛;发扬西夏体育文化,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发扬西夏体育的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等。
- 熊姗姗 余水清(192)民国时期武术书籍作者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国时期出版武术书籍文献的作者的地域分布、职业背景、合著情况以及高产作者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民国时期武术研究队伍的状况,为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结论:民国时期武术书籍作者的分布地区较为集中;武术名家是民国时期武术书籍编写的主力军;民国时期武术书籍文献研究的力量初具规模;民国之前出版的武术书籍出现大量再版再印。
- 刘红建(197)民国期刊《体育研究与通讯》述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国期刊《体育研究与通讯》的基本内容、办刊特色等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结论:作为民国重要的体育期刊之一,《体育研究与通讯》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学术研究、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教材教法、国外体育介绍、体育通讯报道以及体育问题解答等。该刊的办刊特色主要体现在时代气息鲜明,凸显体育救国理念;学术观点活跃,重视妇孺体育研究;实用价值彰显,服务社会体育实践;地域色彩浓郁,展现江苏体育概况等。《体育研究与通讯》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 李响(202)奉系军阀主政时期东北高校体育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归纳奉系军阀主政时期东北高校体育发展脉络、原因以及影响。主要结论:虽有殖民教育打压,东北高校体育仍蓬勃发展,保持了东北体育独立性,为东北三省成为体育强省奠定基础,更唤起民众对体育的重视,发挥了高校体育启蒙和救亡的双重使命。建议:重视奉系军阀时期高校体育研究,注重其与当代东北体育发展的联系,发挥其现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