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管理学·
- 孟国正 岳晓燕 李莹,等(1)中国体育法规发展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1949年以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研究,对中国体育法律法规发展历程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分析。结论:我国1949年到1994年虽颁布条例较多,但现行的仅7件,期间基本依靠《宪法》解决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纠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促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由此也开始进入中国现代体育法律法规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后,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日益壮大的体育事业出现体球网的新问题,使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体育法律法规数量剧增、方向更加清晰、专业领域更鲜明。
- 陈刚 (8)一带一路与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一带一路与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中国崛起是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动力,“一带一路”是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突破口;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应提升体育文化国际竞争力,以应对世界体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建议:构建“引领”、 “主导”的体育文化传播思路;构建大传播格局,打造核心传播主体;挖掘特色运动项目,打造体育文化赛事品牌效应;明确传播区域和受众,实现重点突破;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国际话语权。
- 王军 崔璎楠 滕卫华,等( 12)中国奥运人语录项目实施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奥运与奥运人的关系,《奥运人语录》和《中国奥运人语录》实施状况。认为项目的功能和价值在于:丰富档案内容、拓展展览素材、推广体育文化、激励年轻一代、提升体育和奥运人的社会价值;对项目延伸进行思考:分门别类地录制奥运人、录制体育人语录、口述史应成为收藏的重要门类、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模版化和清单制实施方式值得借鉴。
- 潘雯雯 余保玲 (17)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活动及发展对策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68家体育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活动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体育非营利组织主要存在管理边界混沌和法制不善,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基本资源不足两大主要问题。继而提出完善体育非营利组织内部机制,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重视组织宣传,提升知名度等发展对策。
- 申静 肖水平 (23)我国体育科学界“院士猜想”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科学界“院士猜想”进行研究。结论:这里既有评选机制、学科设置不对称等问题,也存在体育科研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科研设备滞后、科研课题发明、发现及原始创新不够、含金量不高等问题。猜想:在目前的机制体制下,我国体育科学界在1520年内还难以实现“院士”零的突破。
- 闫杰 (26)法西斯体育思想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法西斯体育思想进行研究。结论:法西斯体育思想推行愚民教化,强调体育项目的军事化、忽视体育健身娱乐的本性和个体差异,主张体育的专制。具有在政治机能上一贯到底、在国民性的塑造上推行愚民教化的特征。建议:法西斯主义死而不僵,要防止法西斯体育思想死灰复燃;宣扬奥林匹克促进的体育精神,积极推进国家形象构建,维护世界和平。
- ·群众体育学·
- 许博闻 孙科(31) 乒乓健身的困境与突围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中国乒乓健身的悠久历史与传统。主要结论:领导人的示范作用以及乒乓国际化的发展,塑造了中国独特的乒乓健身文化;时代的风云变化、健身选择的多样性、运动项目布局战略的改变以及场地数量不断缩减,导致乒乓健身以及乒乓传统面临挑战;乒乓健身氛围的塑造要继承良好传统、要重视职业化提高与国际化普及,要争取政策支持和充分利用媒体宣传。
- 符巍 (34)上海市30min体育生活圈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等方式,对现阶段上海市居民的体育生活情况进行研究。结论:在进行30min体育生活圈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宣传力度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的健身意识不强;设置运动项目针对性不强;对不同人群适合的体育运动分类不明确。普及30min体育生活圈的建议与策略:政府积极的进行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不同群众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
- 陈丹丹 (38)我国冬泳运动现状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冬泳爱好者进行调查研究。结论:场地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科学指导都是目前我国冬泳运动开展所面临的困境。建议:建立健全冬泳管理体制、加强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大力培养社会性冬泳运动指导员。
- 冯香红 杨建英 杨建营 (42)武术健身养生实践的理性解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理论层面对武术健身养生实践进行理性解析。主要结论:初始状态的武术是用于技击防卫的暴力技术,本来与养生术互不相干,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于技击训练服务的实际需要才主动吸收了部分养生术,将其改造成了武术“内功”,从而成为一种“内外兼修”之术;武术虽然与养生术发生了交融,具有健身养生的附属功能,但毕竟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核心价值,围绕这个核心价值而形成的武术技术,并不都利于健身养生,甚至有些可能与健身养生相左;在这种情形下,直接照搬本武术来健身养生,肯定存在问题,只有根据健身养生的标准对武术技术进行有目的的改造,打造新型的健身养生武术体系,才能使武术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建议武术主管部门尽早启动这项工作,使武术发展的一个分支完全服务于大众健身。
- 王厚雷 赵犇(47)当代中国体重问题刍议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代中国体重问题进行研究。结论:体重问题包含肥胖、消瘦、标准体重三方面的内容;当代中国的体重问题具有多重属性,与个人、社会、国家都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关注;对于体重问题,中国民众应当认识到:肥胖是经济文明发展的客观反映;消瘦禁锢着人们的身体,给民众尤其是女性的健康埋下了极大隐患;标准体重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存在着两难困境。应对体重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配合。在未来,虽然中国有能力解决体重带来的种种问题,但需要国家的重视、体育人的努力和哲学层面的引导,避免人类误入肆意消费体重以及运用科学技术操控体重的歧途。
- 袁园媛 施怡娜 黄海燕 (53)阿尔伯克基国际热气球节及其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阿尔伯克基国际热气球节旅游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阿尔伯克基热气球公园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我国新兴热气球节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结论: 阿尔伯克基国际热气球节有合理的选址、系统规化景观、产业互动等多项成熟的发展模式。建议: 我国新兴热气球节应树立赛事遗产理念实现空间可持续发展;结合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热气球旅游空间;调动体育相关产业的积极性并形成互动等。
- 林俐 王莉 (58)西方体育休闲发展脉络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西方体育休闲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哲学的核心范畴—文化模式角度—按照原始社会、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3个阶段梳理西方体育休闲发展的脉络,从中审视分析现代体育的奠基、成长和繁荣的逻辑。认为:西方体育休闲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群体无意识的、自在的体育休闲雏形不断发展为工业文明下越来越多个人主体的自觉的体育休闲实践;西方体育休闲中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组织发展迅速,并从中分化出了职业体育;现代体育就是作为休闲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文明下的体育在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紧张对立中发展,现代体育的未来在于重视体育的休闲属性,以“人之成为人”为旨归。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王永翔(63)体育全球化发展中我国民族武术发展的思考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全球化发展中我国民族武术如何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传承封闭性、落后性及保守性;传承人员少等问题。提出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科学创新等对策与建议。
- 滕希望 王海鸥(66)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指出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4个优势、4个问题,为全民武术健身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通过健身武术标准化,实现武术健身活动的规范化;进行健身武术教练员培训,提高健身武术教练员的水平;政府规划健身武术活动空间,为全民武术健身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补贴,提供活动经费,提高全民参与武术健身的积极性。
- 周庆杰(69)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创新模式研究
运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创新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的模式,有利于开展来华留学生“知华、爱华、友华”工作,有利于来华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并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武动北京,会友天下—留学生武林大会”的创办为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间发扬光大进行了有益探索,起到以武会友和凝聚力量的作用;中国武术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应形成品牌效应,产生持续影响,不断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 乔超(74)从丰富身体文化的视角看传统武术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身体文化的角度来透视传统武术。研究认为:生活在农业社会中的习武者无疑具有劳动者的价值观;农业劳动的身体参与和自然环境促进传统武术对身体观的重视与拓展,劳动者的生活特征促进传统武术开发身体观的深度和广度,如此便形成传统武术丰富的身体文化;工业社会生产、生活非身体参与的趋势,导致武术身体观的转变;尽管武术的技击性受到质疑,但从丰富身体文化的视角看,传统武术的动作体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罗国旺 谭广鑫(78)广东蔡家拳源流探析
蔡家拳拳派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通过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及考据,以广东地区蔡家拳拳派为研究对象,对其源流进行探析。认为:广东蔡家拳的形成与“南少林”、“天地会”有一定关系;蔡家拳的传承至今应该有三四百年历史,在明崇祯时已经成形,但现能够找到的广东蔡家拳拳派历史连续传承时间也就200多年;林春甫在廉江地区蔡家拳拳派中有重要的地位,何恩对中山地区蔡家拳拳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拳师对蔡家拳的革新改造,并将其创编成其它拳种或被已有拳种吸收,但是单纯蔡家拳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 王浩 尹继林 李乃琼(82)东盟武术文化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等,对东盟主流武术文化的概况、起源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盟具有包括越南武术、菲律宾武术、马来武术和印尼武术在内的武术文化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演变来源和类型:一是印马群岛的班卡苏拉,另一个则是东南半岛的高棉武术;东盟武术具有宗教性、多元性、实用性和现代性的特性。
- ·竞技体育学·
- 陈德林 朱晓伟(86)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在2013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决赛中各段技术的使用率、得分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许昕在比赛中发球质量高,主要是以短球和中长球为主,遏制萨姆索诺夫的接发球抢攻;在发球抢攻段,许昕积极抢攻,配合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得分率和使用率都较高;在接发球抢攻段,许昕力争主动,抢先上手,得分率和使用率均为优秀,但许昕接发球的手段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许昕在相持段较弱,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得分率和使用率均较低。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 张军舰(90)我国竞技体操包容性发展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新常态”背景对我国竞技体操发展过程中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缺失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竞技体操区域发展不平衡;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效率不高;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指出我国竞技体操包容性发展的几个途径:一是统筹竞技体操的区域发展,促进我国竞技体操全面发展;二是采用科学训练方法,提高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效率;三是提高体操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促进我国体操运动员全面发展;四是完善运动员伤病残和退役保障机制,以人为本推进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五是以竞技体操带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 张敏(95)马布里效应对我国 CBA 引援的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马布里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马布里的成功离不开其突出的竞技水平、卓越的领导能力、超凡的个人魅力、积极融入北京生活和中国文化,北京队与马布里成就彼此。启示:CBA球队在引进外援时应该主要引进效力过NBA单打能力强的进攻型球员、能够调动球队的球星、适合球队的外援、具有领袖气质的球员、充分发挥外援的强项。
- 梁勤超 李源 朱瑞琪(100)日本职业格斗赛事 K-1 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K1赛事进行研究。日本职业格斗赛事K1开创了兼容世界不同武术流派的站立格斗赛事新品类,并引领了站立格斗赛事的发展潮流。其二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兴衰轮回。K1的兴盛是其综合创新与品牌主导的办赛理念,全球化与职业化的赛事定位,加之竞技娱乐一体化与明星效应的赛事营销在行业顺境中综合作用的结果。K1的衰落是其非法经营引发赛事形象危机,多元化和品牌延伸使得之战线过长、失去站立格斗赛事聚焦,以及高成本运作遭遇行业危机并导致财务危机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K1对于我国格斗赛事的职业化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与警示意义。
- 张鑫 金青梅(105)我国电子竞技职业化路径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电子竞技职业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电竞发展迅速;当前电竞的职业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实现职业化的道路也不清晰;电竞想做到产业化,必须要有高度的职业化。建议:以全面发展电竞俱乐部做为核心来实现我国电竞职业化。
- 孙素玲(110)职业体育的发展逻辑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从职业体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曲折、成效不彰,主要原因在于对职业体育本质的认识模糊,造成职业体育脱离其内在规律来推进。建议:将俱乐部以及项目联赛作为职业体育发展的抓手,不断提高俱乐部和项目联赛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程度;实现与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选择发展职业体育的最佳路径;职业体育资源可交易、有交易价值,建立形式多样的产权交易市场,推动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
- ·体育经济学·
- 黄佺 谭奇余(13)体育旅游资源普查及地图表达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GIS技术法,以滇西北民族地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分类、管理与表达。主要结论:滇西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呈现资源多样性、地域集中性、鲜明季节性和人地融合性的特点,体育旅游目的地能满足体育旅游者的喜好及兴趣所需。建议:政府重视和积极引导,根据当地体育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的优势,研制和优化体育旅游项目及体育旅游线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 浦义俊 邰崇禧(118)苏南水乡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沙家浜为案例,对苏南水乡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结论:沙家浜是集休闲、文化、教育、养生为一体的颐养度假水乡和红色旅游胜地,是具有典型特质的苏南水乡。在水域风光类、现代设施类、民间传统类、田园生态类、生物景观类五个层面具有优势。建议: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加大社会投资引导力度,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体育旅游应融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通过培训、引进等手段打造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从业人员;加大特色项目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力度,促使沙家浜体育旅游更具文化厚度;体育旅游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扶持。
- 黎茜(112)群体商业模式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的群体商业模式。研究结论:中国特色的群体商业模式:制定相应法规和地方法律强制每一个适龄公民进行额定时数的群众体育活动;国家与地方财政通过体彩筹措资金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和新建;通过招标方式交由民间人士经营,建立从街道、村到区、市、省、国家等若干层次、级别体育组织结构,所有数据进行网络实时动态监控;运用央视5套权威媒体进行项目和赛事宣传;以国家级赛事和丰厚奖金、“锻炼明星” 、“项目明星”称号等作为激励手段,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科学、持久的体育活动。
- 李显国(126)近代我国体育场馆的建造与经营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代体育场馆建造和经营进行分析,为当前体育场馆的管理与运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20世纪初,体育场馆建造以学校体育场馆建造为开端;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各县、各市公共体育场馆暂行规定》后,体育场馆建设数量猛增,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达到最高,抗战后迅速减少,但在抗战结束前有所恢复;场馆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但经费较少,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体育场馆承接体育场地广告及体育比赛并收取门票,管理不规范,惨淡经营。
- ·体育教育学·
- 张戈 蔺新茂(131)我国体育教学内容沿革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及归纳与分析,研究结论:20世纪20年代,“新旧体育”的辩论,激发国人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体球网关注、重视和研究热情;30年代,土洋体育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是“新旧体育”辩论的延伸,民族传统体育由此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50—70年代,体育教学内容不断更迭,体育锻炼标准和与之相关的内容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90年代,体球网:“铅球”内容的讨论引发人们对“体质教学”、“三基教育”等不同思想的碰撞;新世纪体育教学内容的异化和讨论的白热化;足球进校园拉动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以上的研究结论,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和当今的体育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 王立杰 陈家起(136)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研究生教育 30 年发展历程追溯
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访谈等方法,回顾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简称体科院)研究生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研究结论:抓住机遇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师资队伍是基础;培养质量是关键;软硬件协调发展是保障。建议:改革招生制度;改善人才引进的环境,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注重前瞻性;提升研究生科研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为南师大及相关普通高校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 方向丽 王立焕 杨昆普,等(143)河北省体操课程优化对策研究
运用比较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角度,研究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基础上,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材内容与中小学体操的对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增加形成性评价及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促进体操课程的整体优化和体操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 郭振 刘波 (148)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重构与展现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50年代大学竞技体育的策略,阐述高等院校调整运动对大学竞技体育在发展路径、价值取向、模式选择和理论表象方面的影响。研究结论:普及竞技体育是这一时期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策略;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院校调整重构了大学竞技体育的路径和格局;这一时期大学体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立足于国家需求;大学竞技水平从50年代时期的领先地位逐步被国家建构的体育训练体系所超越;大学生运动会并未形成传统赛事。
- 郝晓岑(153)中日韩幼儿体育概览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中日韩三国幼儿体育的发展。以日本、韩国、中国三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逐渐在幼儿体育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取得共识,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从政策视角分析三国的幼儿体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发现:青少年体质下降是亚洲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现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三国幼儿体育呈现边缘化和功利性特点。建议:中国幼儿教育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中国大陆幼儿体育的发展,中国大陆、香港需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两岸三地的协同发展。
- 李齐 方春妮 (159)英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特点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对英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在专业背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评价,旨在为国内大学新兴的休闲体育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结论:英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出课程内容多样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设置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重视环境教育和实习实训环节等特点。
- ·体育史学·
- 任薇(164)文物史料揭示的中国传统射箭运动
采用文献资料法、史料法等,对中国体育博物馆珍藏的古代射箭的图片和文物进行考证,结合学者们的前期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研究。主要结论: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射箭运动的形式与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习射、猎射、弋射和射侯四大种类。中国传统的射箭运动历史悠久、实用价值较高、影响广泛、对世界体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 时倩(159)唐代女子体育服饰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体育活动中所穿的服装及配饰进行研究,分析唐代女子体育服饰的款式、材质、颜色、风格等特点。主要结论:唐代女子体育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社会达到了最高峰,所穿的服饰因项目不同也差异较大,具有独特的传承价值。建议:学者、专家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挖掘唐代女子体育服饰的内涵和价值,并借鉴到现代体育服饰中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服饰走向世界。
- 李若洋(175)张之洞对近代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张之洞的军事与教育策略进行归纳梳理,探究在新政时期张之洞对于近代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张之洞主张兴建军事学堂为近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聘洋教习、培养留洋学生促进了西方先进体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持颁行《邹定学堂章程》促进了近代体育课程发展的正规化。
- 秦双兰 吴晓曦(179)清末民初直隶武术发展状况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清末民初时期的武术发展状况。主要结论:武术发展到清代达到鼎盛,清代直隶武术冠绝全国;直隶武术从清中叶的盛况中就已经开始孕育衰微,到清末几近赘疣;民国政府建立的国术馆系统及官方、民间、学校共同响应使武术升格为“国术”;武术作为文化使者的国际表演交流,使武术升华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建议:深化中华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解析,挖掘文化对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 林友标 章舜 娇(184)篮球史钩沉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篮球史中出现的个别问题重新进行钩沉。主要结论:篮球的发明者有两位,古力克博士提出了创造新运动的想法和基本原则,那门司用篮球运动实现了古力克的构想;较早到中国传播篮球的美国传教士,确切的人物有1896年的来会理博士,1898年的盖利(Dr.R.R.Gailer),1904年的加雷(Robert Galey)。而董守义所指的首位到中国传播篮球的那门司博士的学生,与香港皇仁教会学堂的美籍教员较为吻合,究竟是谁,成为旷世悬念。
- 刘俊彤 赵红梅(187)近代西方体育服饰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近代西方体育服饰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结论:近代西方体育服饰的演变既是西方近代文化发展与艺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也是体育社交、礼仪的发展需要。建议:体育服饰发展应该转变现有的狭隘观念,着眼于世界文化融合与发展,促进地区国家体育服饰文化与世界体育服饰文化协同发展。
- ·其他体育研究·
- 周珂 乔石磊 袁凤生(192)体育与美国精神的表达——以棒球运动与个人主义的演进为例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以美国棒球运动的发展及演变为基础,对美国文化核心——个人主义,美国体育与美国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以美国文化核心——个人主义的演变为依据,对美国棒球运动的发展进行历史分期:殖民时期、寻求民族独立时期、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多元美国时期。美国个人主义在四个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并且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并赋予人文特点。
- 侯军毅 由文华(197)体育赛事吉祥文化传播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体育赛事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价值体现与传播途径,旨在为提高传统文化话语权、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论:体育赛事吉祥元素具有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等价值;赛事吉祥元素需通过体育景观环境、无形产品体验与媒体宣传得以传播。建议:会徽、吉祥物设计可融入体球网特色的吉祥文化与中国元素;将吉祥文化透过赛事形成独特的文化生产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姜娟 陈小蓉(20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的多元化生存方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建设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游戏与竞技,开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叙事四种数字化生存方式,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 (Inside back cover)English Contents of Sports Cultur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