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管理学·
- 勾凤云(1)“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施策略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媒体背景下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施策略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国家将打造“健康中国”列为新时期奋斗目标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健康中国”的战略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我国新媒体拥有世界第一大数量的用户,传播健康是新媒体的一项新任务。建议:应当以新媒体发展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培养公众的健康行为,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施。
- 王艳 刘金生(4)小城镇体育发展的战略要义与着力点探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小城镇体育发展的战略要义与着力点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发展小城镇体育是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要求,是提升体育产业规模的潜在市场,是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阵地。建议:找准着力点,科学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体育产业,打造“田园式”休闲体育产业基地等,是实现小城镇体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 叶慧(10)城乡一体全民健身模式建构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城乡一体全民健身模式的建构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健身是提高整体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路径,而群众的健康行为素养又提升了健身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在城乡一体全民健身模式建构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来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体育组织网,加快推进体育项目建设进程,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素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健身运作机制。
- 张小航 贺慨 徐磊(13)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公众参与的内涵以及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公众参与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公众的迫切参与诉求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矛盾,系统的公众参与机制并未形成,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渠道狭窄以及参与制度不尽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悖于公共体育服务围绕“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宗旨。建议:在公共体育服务决策、递送、评价等环节中注重公众的代表性、参与性与回应性,实现多维的价值取向;构建具有操作性的公众参与制度,规范公众参与的相关程序,加快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公众参与步伐,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创造社会公共价值。
- 张为民(16)消费主义文化视角下的体育功能转型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消费主义文化视角下的体育功能转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消费主义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它的不断扩张和推进下渗透并影响着体育功能的转向与重构。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体育的政治功能应实现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体育健身功能应实现从“生产”到“生活”的转型;体育教育功能应实现从“功利性”到“人文性”的转型;体育娱乐功能应实现从“玩具”到“符号”的转型;体育经济功能应实现从“隐藏”到“凸显”的转型。
- 黄璐(19)体育社会组织危机公关机制研究—以中职篮“川辽冲突”事件为例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引入善治理念与实践,以中职篮“川辽冲突”事件为例,分析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危机公关问题。主要结论:善治不仅是一种值得展望的社会理想,也是体育社会组织值得借鉴的改革实践策略。建议:中国篮协紧跟时代脚步,由传统的管理职能向现代的治理功能转变,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公平对话和民主协商,强化责任意识,提升透明度,切实保障行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引领中国篮球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 刘洋 卢雁 张绍华,等(25)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存在人才储备匮乏、供需失衡,专业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欠佳等现实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新型职业形态跳脱出传统的职业定位、职业培养与角色定位相脱节、缺乏职业认同感引致工作绩效降低、需求问询通路不畅、政治制度不完善等。建议:创建完善的需求分析机制,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以及创建融合的社会文化环境。
- 刘渝 陈筝 邹琳(31)英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实现机制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体教结合”模式的实现路径和制度保障。主要结论:英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从中小学到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英国体育学院的自下而上、由宽渠道到专业化的路径。体育资金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教练员培训、运动员选材、运动员保障作为配套制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启示:创新培养路径,拓展资金投入渠道,推动科技创新与实践的结合,完善运动员、教练员发展制度。
- ·群众体育学·
- 柳磊 王林钧(36)公共体育多样化建设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研究
各种类型的公共体育中心,作为支撑全民健身的基础硬件,有效地推动了多样化、多项目的全民健身活动。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公共体育中心多样化建设对全民健身的作用进行研究。认为:通过政府、企业、社区与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设了城市综合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城市或社区公共场地等,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健身的便利性与系统性、多样性与侧重性、兴趣性与个性化等的统一,为创新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群众体育氛围作出了贡献。
- 刘扬(40)全民健身视域下民间传统体育社团发展研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间传统体育社团组建状况进行研究,为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在多样化的全民健身项目中,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体育的冲击下,由于其发展资金的不足、基础硬件研发和建设的匮乏、传承后继乏人、研究和教育推广不足等原因,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濒临失传。民间传统体育社团的创建和自我发展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议:以民间传统体育社团为核心,不断壮大兴趣者队伍、研究者队伍、应用和推广者队伍与现代化创新队伍,为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挖掘、整理与创新创造出新局面,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进程。
- 刘宇峰 张学生(43)当代民间体育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代民间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结论:小康体育和全民健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随着体育健身意义的推广,在中国人的认知中,个人体育健身在当下中国民间文化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关注,也逐渐投射到具体的生活中。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中的健身、锻炼话题,也逐渐引起大众的思考;民间体育的发展也逐渐从政府参与引导逐渐转向人民自发举行。
- 蒋书君(48)“休闲体育”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休闲体育”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休闲体育进行多维度的价值分析,提出发展对策:积极展开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加强休闲体育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建立完善的消费和服务体系。
- 邓嘉(52)互联网浪潮下的健身热潮探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互联网浪潮下健身热潮进行研究。结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民间出现了一批业余体育爱好者,并且还逐渐培育出民间健身文化,越来越多的民间赛事出现,丰富着我国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建议:借助线上和线下的互联网优势,积极引入商业资本举办群众性赛事;尝试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来及时评估调整地区人民的身体素质水平。
- 路毅(57)马拉松热的文化探源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马拉松热的文化起源进行研究。结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健身意识在群众中的不断推广,作为外来文化传入的马拉松也掀起热潮,我国马拉松参与的人数出现了井喷增长的趋势,主动参与举办马拉松的城市也在不断增多,甚至是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和规则乃至参与环节也有了新的变化,一场马拉松热正在席卷全国。
- 周小丹(61)全民健身中的安全性思考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全民健身中安全相关的环境建设、硬件建设、医疗服务制度建设与其他相关配套服务等展开研究。结论:全民健身的安全需要以政府工作为主导,以志愿者服务为灵活补充,以健身群众自己为主体,才能有效实现健身公共服务、医疗急救服务与健身技术技能教育服务的全面统一,为全民健身奠定良好的制度、硬件与服务队伍基础。
- 吴宋姣(65)农村留守老人体育活动设计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民健身视野下农村留守老人体育活动设计展开研究。主要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现象日渐显现,农村年轻人为了更好地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创业,从而忽略了对家中老人的照顾。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建议:应科学地借助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留守老人的健康水平加以干预,这样在提高留守老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均衡发展。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谭广鑫 赵文龙(6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保护基本方法与原则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保护方法与原则进行研究。结论:随着传统体育研究与监管日趋为人们所关注,整理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遗产是当前研究热点,田野调查法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保护及相关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生态保护、人文体育关照、文化整体与区域性、民办官助、教育传承、多样保护是其保护的基本原则。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保护应以当地人参与为核心,各级政府扶持为主导,强调文化传承,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
- 杨祥全(73)武术养生基本精神论略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武术健身功能的历史演化及基本功能等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养生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从武术健身到健身武术的转变过程;武术养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三个方面。其中,保存生命是武术养生的基点,是古代武术的主体追求,重在训练;保养生命是武术养生的重点,是当代社会武术的主体功能,重在锻炼;而体认生命是武术养生的终点,是未来武术的主体功能,重在修炼。
- 艾泽秀(77)革家人武术文化的考察与论析
运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革家人武术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研究结果:为了生存和发展,革家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这些武术文化渗透到革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革家人尚武的民族品质和民族性格。他们以武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以武求生存,以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以武祈求吉祥平安,以武祈求人丁兴旺,以武慰藉逝者等。革家武术文化以极强的生命力,深深地扎根于革家人的心上。它振奋了革家人的民族精神,提高了革家人的民族威望,也为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增色添辉。
- 王亚敏 陈小蓉(83)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舞龙项目分类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非遗申报现状和舞龙的分类进行研究。结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收录到我国国家级和省(直辖市/区)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987项,其中舞龙类有187项(国家级42项,省市级145项)。舞龙可以根据龙体外形的连续性、舞龙的组合、龙体的制作材料等进行分类,根据龙体的制作材料可以将舞龙分为人龙、布龙、草龙、香火龙、板凳龙、纸龙、竹子龙、木龙、纱龙、百叶龙、绣球龙、鸡毛龙等。
- 籍玉新(88)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特征与地域文化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其文化价值的新趋向,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区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得出结论:在现代化背景下,东北大秧歌的文化价值重构途径有三个,一是为健身秧歌提供项目内容和群众基础,二是传承传播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品牌,三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积累文化存量。
- 贾佳(93)内蒙古民间赛马文化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内蒙古民间赛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列举内蒙古民间赛马的种类,探究发展内蒙古民间赛马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发展途径。主要结论:内蒙古民间赛马文化起源于蒙古族生产活动,发展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内蒙古民间赛马分为跑马、走马、颠马三种比赛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教育意义、休闲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议:促进内蒙古民间赛马的大众化和产业化,从而发展创新内蒙古民间赛马文化。
- 何秀全(97)少数民族民俗仪式在四川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四川省的少数民族民俗仪式种类、数量及在地方重大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分析表明:四川少数民族民俗仪式既丰富了地方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提升了重大地方体育活动的感召力与魅力,其在重大体育活动中的运用能提升群体凝聚力,进行主题教育,助推文化创新等。建议:高校、专业体育机构与民俗文化机构加强少数民族民俗仪式的相关研究,使其能以更强的体育适用性,实现群众的日常健身和道德教化功能。
- ·竞技体育学·
- 刘海山(100)中国队备战平昌冬奥会策略研究
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冬季运动的竞技实力现状,为备战平昌冬奥会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我国冬季运动整体实力有限,“冰强雪弱”格局凸显;冰上项目“多点开花”,竞争实力稳中有升;雪上项目步履维艰,缺乏奖牌增长点。建议:借鉴经验,整合资源,提高管理与保障水平;突出重点,分项部署,推动优劣项目协同发展;以赛代练,积累经验,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科研攻关,深化合作,把握冬季项目发展趋势;拓宽渠道,科学选拔,夯实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 顾春雨 汪作朋 颜世琦(105)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与发展的动力驱动研究
优势项目的发展推动了竞技体育水平的极大提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对优势项目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认为:项目竞争优势要素的集成创新是核心动力驱动,构建以技术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资源配置创新驱动、竞争机制创新驱动、“人治-法治-善治” 管理方式创新驱动、“扁平化-团队化-网络化”组织结构创新驱动、“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教练综合评价创新驱动的创新驱动模型;就集成创新的动力驱动要素进行分析,探索优势项目发展的规律及内在逻辑,为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 刘书勇 付春艳 邓玉明,等(111)我国参加冬季残奥会历程研究
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冬季残奥会的参赛历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参加冬季残奥会的历程可分为初登冬奥舞台、稳步发展和变革求新三个阶段;虽然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在冬季残奥会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突破,但“三少一低”的参赛特征,表明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建议:加速人才培养、发展运动项目、提升比赛经验等,以此促进我国残疾人冰雪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 周冰(115)国际三人篮球积分制特征研究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国际三人篮球积分制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运动员积分是根据不同赛事的价值配重,采用多元性积分进行的综合评价,即“名次积分+胜负积分+得分积分”;运动员多项赛事所得积分累计后排序为个人积分排名,而本国前100名运动员积分累计后排序则为国家排名,个人排名和国家排名与参赛席位联系紧密。建议:管理部门应积极举办各类赛事,增加注册运动员人数,而运动员应制定综合性的参赛目标,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做到整体性参赛,并对参赛数量和密度进行控制。
- 韩奇 叶庭(120)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发展研究
采用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竞技格局和发展特征,研究世界女子排球发展方向。得出结论:竞技格局上,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整体竞技实力强于世界其他大洲,古、日、中、美、意组成的第二集团和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集团对欧洲主导地位不断冲击;赛事发展特征上,参赛队伍逐届增多并趋向稳定,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群众排球的发展助力排球竞技实力的提升。
- ·体育经济学·
- 张玉超 焦亮亮(124)2022年冬奥会对京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冬奥会对我国京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冬奥会能够拉动投资力度,促进京冀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重塑经济发展架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完善产业及赛事结构需求;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使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议:统筹冬奥会筹备与经济发展;建立后奥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强化智力支撑,构筑人才高地;大力培育体育新兴业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 毛书凯 沙滟(129)社会机构服务全民健身的经济和公益考量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服务全民健身的社会机构类型、经济服务方式与公益服务方式。结论认为:社会机构服务全民健身的公益投入越多,其社会价值也就越高,其经济效益也就越好,两者呈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议:政府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导向力量,引导体球网的社会机构创造性地参与全民健身服务,完善硬件投入与人才培养,为全民健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体制环境。
- 姚远 张环宇(133)我国篮球场地社会开放现状与对策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总结我国篮球场地对社会开放的现状和成因。研究发现:我国篮球场地存在着存量较多,场地利用率偏低、接待规模小,对社会开放不足;政府职能转变应对滞后、信息不畅;所属部门难以独自承担对社会开放压力;场地投入过渡依赖公共财政;相关法律和政策监管不到位等5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盘活场地存量,实现多项目“共用共享”;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完善的执行监管机制等对策,提高篮球场地对社会开放率,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服务。
- 杜长亮 房晓伟(139)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研究
采用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对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在场地数量、场地面积、人均健身场地面积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受环境影响体育场地分布不均。建议:借鉴全民健身场地发展较好城市的经验,促使四川省各城市全民健身场地得到均衡发展。
- ·体育教育学·
- 叶茂盛 邱招义(144)青少年体质之学校体育依赖思维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对学校体育的依赖思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依赖思维的根源在于我国学校体育引进之初就是基于满足中华民族“强国强种”的现实体质需求,前苏联劳卫制的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割裂等因素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依赖思维。学校教育存在忽视人的主体性的问题,无力推动终身体育发展。解决青少年体质问题需要从整体思维出发,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并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整合在一起,形成体育文化,全方位持续地影响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改善生活和学习方式,推动终身体育的形成。
- 梁冰(150)从足球热思考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振兴足球运动提到了建设体育强国的议事日程上来,全国上下一股足球改革热潮兴起。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教练员执教能力不强、管理体制的瓶颈突破能力有限、学训矛盾较为突出以及训练器材配备不足是制约当前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足球热的背后,需要对校园足球进行冷静思考,既要明确发展校园足球的价值,还要在明确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跨界整合,消解学训矛盾,营造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
- 赵凤霞 程传银 张新辉,等(154)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核心素养模型进行构建。主要结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信息应用能力等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共同的特点,但同中求异是普遍规律。我国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体现体育学科本质特点及价值功能,实现体育本体、人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及和谐发展。
- 童伟 李世宏(160)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采取文献资料法等,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背景下,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内容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等。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时学分要求未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道德与素养相关课程设置应加强改革力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建议:课程设置应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与素养相关课程,美化体育工作者形象;优化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等。
- 李加奎 李国 张天峰(166)南京工业大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体育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经验与启示
南京工业大学充分发挥校内跨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的资源优势,成功申报“体育产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探索出一条适应体育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协同合作,熟悉申报流程;掌握国内外高校体育产业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多方调研及专家座谈,确定研究方向。主要启示:积极寻找契合点,增强体育学科跨专业交叉深度融合能力;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发展促进教师自觉提升专业能力,形成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新局面;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高校公共体育发展视野。
- 付海涛(171)日本校园足球竞赛体制分析及其启示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我国校园足球竞赛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日本校园足球竞赛体制中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校园足球竞赛体制进行合理规划,并提出构建策略。建议:增加校园足球竞赛的经费投入,明确校园足球竞赛体制构建目标,积极完善校园足球竞赛管理的组织结构,尽快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校园足球竞赛系统,增强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 ·体育史学·
- 杨风雷 李莹(175)张伯苓体育思想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张伯苓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张伯苓作为中国教育和体育的先驱人物,具有超前的体育思想,他把体育救国作为办学的精神支柱,他提倡德、智、体三育并重,他的强迫体育观、全民体育观 和“公”、“能”教育真谛以及“无体育,不学校”的办学主旨,依然是时下学校教育办学应遵循的法则。
- 王强 张怡(179)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拟男化”问题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拟男化”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结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拟男化”倾向是女子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必要阶段;通过“拟男化”的女子体育形式,有利于提升女子社会地位,展示女性运动的特点;学校体育对于男女生体育标准不一的问责、“男女一致”者和“男女相异”者之间的相互攻击与对立、对“男规女用”的不同声音、对“男女共赛”的非议和抨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女子体育“拟男化”发展的进程,对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诸多障碍和不利影响。
- 卢安 姜传银(184)近代以来武术国际传播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近代武术国际传播的历史状况。首先,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历程: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缘起于精英意识;民间社团率先扛起传播大旗;民国政府自信开启传播之旅;新中国稳步构建国家形象。其次,总结近代以来武术国际传播的成败得失,并从传播什么、谁去传播、怎样传播等方面进行学理反思。再次,从“完善自身体系,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明确的理念,提出有感召力的口号”等6个方面进行策略重构,为武术国际传播的未来寻找新的逻辑起点,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 王荷英 缪慧梅(190)北洋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北洋政府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形成背景、过程及其内容。主要结论:“体育”课的说法源自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于体育课标的出台具有重要的助推与参与作用;新学制课程纲要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旨;小学和中学分别有专人起草课程纲要并经过审定后出台;学校体育进入以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内容为主的多元发展时期;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配套体育课程标准以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开展。
- ·其他体育研究·
- 石丽艳 熊欢(196)中国体育报纸中女运动员形象的时代变化及其符号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1980-2014年的《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头版中女运动员的图片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运动员形象是体育文化具体、集中的体现,记录着体育文化的时代变迁和历史特征;体育报纸作为传统的文化媒介,其呈现出的女性运动员形象不仅仅代表了体育精英的风貌、风采,也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对女性体育运动的认识、期待、刻画与映射。
- 王佳(202)美国体育文化内涵及对我国的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两国体育进行比较,对美国体育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美国体育的成功离不开体育文化价值的渗透,教育是美国体育文化的本质,自由主义下的平等理念是美国体育文化的核心。认识和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遵循兴趣第一原则、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这些积极有益的体育思想文化可以为我国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 (Inside back cover)English Contents of Sports Cultur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