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管理学·
- 田麦久(1)中国奥运冠军风采诗词创作及其社会文化价值
中国奥运冠军风采诗词的创作是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成果,在我国体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介绍奥冠风采诗词创作的缘起与创作目标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从传播价值、激励价值、文化价值、文学价值、史料价值五个维度概括性地论述奥冠风采诗词丰厚的社会文化价值。
- 程文广?罗嘉司?夏一冰,等(7)体育强国梦下我国体育文化价值审视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及体育文化价值内涵。主要结论:体育文化的核心层价值为精神价值,中间层价值为制度价值,外显层价值为物质价值;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价值存在思想观念上对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高度,政策保障上缺失体育文化价值执行力度,发展布局上缺失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建设投入。建议:以领悟体育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强化体育文化政策执行为手段、以均衡体育文化建设为抓手等塑造体育文化价值。
- 赵雅萍?孙晋海(12)体育科研团队数据监护平台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基于目前国内外数据监护平台现状和体育科研团队的特点,开发设计适用于体育科研团队的数据监护平台系统,以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检索模块和信息交流模块为主体,构建包括用户浏览界面层、功能模块层和数据服务层等在内的三级数据处理架构。该平台可增强体育科研团队的数据收集、存储、利用和再利用能力,提升体育科研团队的有效性和研究水平。
- 万文博?王政(17)德法并重:我国足球球迷越轨行为的治理路径思考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足球球迷越轨行为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球迷越轨行为呈现多样化、大型化、群体化、组织化、参与主体趋于年轻化且女性参与已露端倪等发展趋势;治理球迷越轨行为需坚持“以德治体”与“以法治体”相结合,强化德法并重观念。以德治体是遏制球迷越轨行为的治本之策,以法治体是遏制球迷越轨行为的根本途径。建议:在强化德治观念、加强体育职业道德建设等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确立司法介入机制,加强球迷越轨行为的执法力度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以期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球迷越轨行为的发生。
- 孙超(22)大数据环境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大数据环境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武术的国际化传播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传播的特点进行变革,内容上由“武术”传播变为“武术+关系”传播;形式上由“文字”传播变为“口语化”传播。建议:与时俱进—利用新型媒体技术作为传播媒介;实时跟踪—对每一种传播途径跟踪把关防止失衡;及时反馈—根据传播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旨在与时俱进,探索出一种能够与当前时代背景相匹配的、符合大众需求、为大众乐于接受的武术国际化传播策略,使武术文化、精神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同。
- 黄卓?孟超杰?周美芳,等(25)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识及启示——从一次实证调查说起
运用实证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527名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知,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少数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和部分现代体育文化发展问题上,且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全面提升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名人的作用、深化体育文化经典项目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民间交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发展。
- 蒋清?戴兴鸿?敬艳(30)我国铁人三项赛事发展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铁人三项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赛事发展的路径。主要结论:我国铁人三项赛事近年来呈遍地开花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瓶颈:赛事定位模糊,赛事的品牌开发不足;办赛主体行政化,赛事的产业化发展受限;群众基础薄弱,赛事推广面窄;办赛历史短,赛事的文化底蕴不足。突破路径为:从“品牌”角度明确赛事定位,塑造赛事品牌;开拓多元办赛主体,拓展赛事产业厚度;扩大认知基数,夯实群众基础;积累办赛经验,丰富赛事的文化内涵。
- 管莹莹?沈信生?邓万金(34)日本马拉松运动发展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日本马拉松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结论:社会大众对马拉松文化的高度认同、浓厚的校园马拉松文化氛围、竞技马拉松与大众马拉松共进共赢模式、品牌化的赛事服务体系是日本马拉松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启示:加强马拉松文化建设,提升跑者内生诉求;高校培养模式是正确之路,合理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大众马拉松与竞技马拉松互促互进、协同发展;树立“以跑者为本”的办赛理念,打造品牌赛事。
- ·群众体育学·
- 殷鼎?杨建鹏(39)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发展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建国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弊端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的发展可分为萌芽、中断、奠基、成熟、提升、创新6个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队伍建设成绩喜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方式多样,但也存在政策制定中主体诉求过低、政策执行中内外部困难多、政策体系中尚有部分缺陷的弊端。建议:从实际出发制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因地制宜执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统分兼顾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政策。
- 许莉?韦经富?安彦伟(4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缘起与价值功能的时代演进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缘起与发展变迁。主要结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结构相关,远古时期,种族繁衍、宗教信仰、族间竞争等衍生出原始的民族体育活动,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追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现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加注重商业性、娱乐性、风俗性以及竞技性。
- 徐诚堂(47)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思维及其现代转型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重点分析传统武术人文思维的现代转型策略。主要结论:人文思维是传统武术思维方式的主导;不隔主义和人本主义共同确立了传统武术人文思维的身份,在现代化转型中不可改变;通过对传统武术人文思维特性的逐一辩证分析,传统武术人文思维在现当代的转型发展,应适当融入逻辑思维,寻找人文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合理张力;正确理解人文思维的中庸性,贯穿于思维方式转型的各方面;优化实践方式,以吻合现代环境的标准化样态,有效传播传统武术优秀内容。
- 魏巍?刘江山(51)民族体育研究前沿与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采用词频分析方法对民族体育研究前沿与热点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民族体育研究的发文量整体上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民族体育科研工作者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民族体育的研究主要科研机构比较集中,且与该机构所处的地域性有直接的关联;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产业、传统体育活动等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体育史、少数民族体育和群众体育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 赵芳?李拥理(56)现代村落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与特点辨析——以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为例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鉴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以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村落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现代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与特点。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村落体育文化发展具有“文化适应”的长期性、渐进性;村落由内及外的体育文化重构;社会政治环境对村落体育发展起导向作用;大众传播媒介是村落体育发展的重要辅助手段等多种特点。
- 陶坤(61)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的社会学检视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地域民俗文化作为切入点,考察湘西地域黄溪口、大江口和浦市三地的端午传统龙舟竞渡民俗活动。研究认为:湘西地域龙舟竞渡民俗体现了湘西地域的巫鬼文化、沅水流域远古的农耕文化,展现出湘西地域民众的原始信仰、乡土情结、乡规民约和原生态的人文情怀等社会文化特征。
- 蔡艺?李傲翼(66)韩国传统拔河的大众化开发研究
拔河不仅是韩国国家级重要“无形文化财”,也于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国传统拔河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朝鲜中后期曾在朝鲜半岛广泛开展,在经历战争困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后,传统拔河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之路历经艰辛。韩国的《文化财保护法》和政府主导下的大众化开发为传统拔河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政策扶持、文化重塑、旅游开发和宣传推广等举措,拔河成为韩国民俗文化大众化开发的典型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 ·竞技体育学·
- 辜德宏?蔡端伟?王家宏(71)对我国竞技体育内生式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从竞技体育的发展理念、发展基础、组织形式、发展主体4个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内生式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主要结论:转变发展观念,从“小众竞技”到“大众竞技”;提高发展基础,走“专项化教学”路径;调整组织形式,从“专业体育”到“业余体育”;培育“社会主导型”体育组织。建议:生产和提供多元竞技体育产品,进行学校体育的专项化教学改革,逐步改变体育系统办学的格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培育社会和市场力量。
- 田丽敏?李赞?秦剑博,等(76)适度干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生态学审视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进行生态学审视。主要结论:从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是非生态的,必须对其进行适度干扰;适度干扰的内容,按作用主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竞技人流、竞技物流和竞技信息流。建议:科学诊断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生态病症;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生态现象,建立干扰方案;完善竞技体育领域法律法规,确定干扰边界;构建生态评估机制,监控干扰效果;设立问责制度,确保干扰效果。
- 李美玲?张力为?章潮晖(81)术道兼修的书法习练:运动员心理训练新路径
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心理训练的核心所在。自我控制训练需要同时着眼于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境界水平的提升。书法习练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并具有促进个体心理技能的效益。这种术道兼修的方式使书法习练具备了成为心理训练方式的可能。对一名里约奥运会帆板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书法训练。通过质化与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此运动员的情绪控制、思维控制以及境界水平均有所提高,在里约奥运会比赛的逆境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提示:书法习练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并对书法习练在运动员心理训练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 ·体育经济学·
- 王长在?柴娇(87)困境与突破: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的“失位”与“越位”,文化学习时间及空间遭遇双重挤压,体校“教”与“学”的主体缺乏积极性;而“重训练、轻文化”的片面培养理念、体校文化教育体系单一化、体校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导致以上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深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构建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定位准确的文化教育体系,建立以考促学、以学促训的体制机制,全方位保障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 杜宁?李毅钧(91)我国排球联赛鹰眼裁判辅助系统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排球鹰眼裁判辅助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排球鹰眼裁判辅助系统为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改革提供了一项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硬件保障;该系统操作简单便捷,硬件成本较低;系统对比赛中有争议的球,通过向执法裁判回放比赛画面的方式协助裁判做出正确判罚,确保判罚的公正、快速、准确。该辅助系统让新赛季排球联赛加入了体球网高科技元素,净化我国排球联赛竞赛环境,增强联赛的观赏性与关注度,对提高我国排球职业联赛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 毕学翠?郑晓鸿(96)竞技文化与“奥运光环”:青奥会难以承受之重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奥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论:青奥会作为一个新型的“奥运级”赛事,从创办之日起就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即全面提升青少年感知运动和参与运动的意识,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但青奥会正在承受竞技文化和“奥运光环”的双重压力,要真正实现青奥会“以人为本、运动健身、快乐、节俭、环保、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办赛初衷与理念任重道远。
- ·体育经济学·
- 邢金明?刘波?欧阳井凤(101)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供给侧改革与体育产业的关系,揭示体育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主要结论:我国体育产业面临需求上涨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表现为高质量赛事供给严重不足、产品服务与需求对象存在供需不匹配、体育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品无效供给过剩等。建议:挖掘人才红利,优化体育用品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推进场馆运营模式创新,解决场地供给问题;积极引进资本,提高高质量赛事的有效供给;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健身休闲业模式创新等。
- 高峰(106)我国体育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创意经济背景下体育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扩散效应弱;创意品牌战略缺失,品牌保护不足;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政策导向模糊;功能区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创意产业有“价”无“值”。根据产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完善产业评价体系;扶持中小企业,注重区域发展;转换市场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创意产业品质;以赛事经济为引导,构建体育创意产业集聚区。
- 房晓伟?姚远(111)我国教育系统排球场地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中教育系统排球场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教育系统排球场地类型结构发展不均衡,室内排球场馆数量少;排球场地使用情况不理想,利用率较低;投资结构单一,经营状况不佳。建议:积极推进教育系统排球场馆向社会开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关注、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我国教育系统排球场馆的使用率;优化我国教育系统排球场地投资结构,借鉴国外成功的项目融资、市政债券融资等经营模式。
- 陈远莉(115)论消费升级背景下体育旅游产品的定制与推广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定制现状与问题展开讨论。主要结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定制处于发展初期,以赛事型为主,类型单一,主题雷同,价格较高、定制流程效率低。建议:丰富产品类型、完善定制服务,提高定制效率;增加赛事的附加产品、打造景区特色体育旅游路线、加强旅游网站的深度推广、提高高端人群的专业服务,以满足体育旅游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
- 吴宾?武恩钧(119)我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优化模型建构
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京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从职能定位、管理主体、财务制度以及经营思路四个方面探究其运营模式,建构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优化模型。该模型显示,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确立应首先定位场馆的职能;第二,依据职能定位确立场馆的管理主体;第三,依据所确定的管理主体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财务制度;第四,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打造特色经营项目群,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强化体育保险制度,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体系以及建立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
- 彭召方?刘鸿优?陈晓洋,等(125)我国幼儿大众蹦床运动市场优化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幼儿大众蹦床市场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论:幼儿大众蹦床市场化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市场经济体制、优惠的政策、庞大的幼儿消费群体等;我国幼儿大众蹦床市场化发展形式,包括中国蹦床协会的各类资格培训、俱乐部有偿培训、主题公园蹦床项目对外有偿开放、企业对幼儿大众蹦床赛事的冠名赞助等;我国幼儿大众蹦床市场发展存在技术服务的输出缺乏多样化、蹦床产品的设计缺乏创新、赛事需要改良升级等问题。建议:从市场供求关系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视角,对我国幼儿大众蹦床的赛事、产品及技术等进行优化升级。
- ·体育教育学·
- 尚力沛?程传银(130)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概念厘定,并对其构成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主要结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所形成的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态,概念定义倾向于学科意义上的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在体育素养的基础上,聚焦关注个体的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关键素养,提出了体质和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提出了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是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表现,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对象不同但终极追求目标一致。
- 常益?王平(135)学校体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探究
研究以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关系探讨为切入点,从历史源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固有属性等角度明晰学校体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客观性。探讨学校体育的德育、人文精神熏陶、心理健康教育及伦理教育功能。以此为基础,从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建设学校体育文化、加强学校体育实践、强化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学校体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化路径。
- 张辉(140)我国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运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足球发达地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各省市青少年足球代表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主体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校园足球与业余足球、职业足球的多方合作,进一步探讨模式中各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而达成资源共享。
- 吴明冬?李政?张萍,等(145)“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以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一校一拳”的教改理念为背景,探讨当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认为:“一校一拳”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对武术、学校、人三方面共同发展的终极关怀,为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径;博大精深的地域武术、族群武术可为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武术校本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应坚持目标导向和学生为本的原则,形成“校长领导、师生参与、专家献智”的合作开发模式。为推进武术校本课程开发,需加强课程开发规划,完善拳种教材与师资,明确拳种传承人地位与作用,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并建立交流评价机制。
- 王伟?任晓军?张春合(150)复杂系统论视阈下对大学排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构想
采用访谈等方法以复杂系统论为研究视角,对大学排球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认为:大学排球课程教学方法应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演化过程。课程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娱乐、学会比赛为基本目标,要与学生身体素质及认知能力相协同。排球教学应从以往的“部分整体”向“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转变,通过游戏性比赛等方式,淡化竞技性,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参与比赛,体验排球的乐趣。
- 李宁?钟远绩(155)高水平体育赛事赏析课程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高水平体育赛事赏析课程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增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基础价值;引导大学生面向现实和未来体育生活是核心价值;提升未来劳动者身体与健康资本、培育复合型体育产业和管理人才以及传播体育赛事文化是衍生价值。建议:加强高水平体育赛事赏析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课程价值实现的物质保障;加快高水平体育赛事赏析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课程价值实现的人才保障;完善高水平体育赛事赏析课程教学设计,提供课程价值实现的系统保障等。
- 王怀建?林小美(160)嘉兴孔子武学堂的儒家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基于此,嘉兴在全国首创建立以儒学与地域武学文化相结合的孔子武学堂,着手解决近现代儒家体育文化由于“实学”的功利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大众“心理”的盲从与精神文化的迷失、信仰的沉沦与自然文明的“无礼”而陷入的地域传承困境,力求儒家体育与地域文化的共生,传承与创新儒家体育文化的“普遍价值”和优化儒家体育与地域文化的基因。
- ·体育史学·
- 丁传伟?王继生?张珍(164)武术家绰号研究
釆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中国历代武术家绰号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探索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主要结论:绰号能更好地凸显武术家的形象并有着极强的表义性,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传播,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折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这些特性和价值是现代武术传播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绰号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彰显绰号文化力量,建议必须在继承中发展绰号文化,善用媒体传播推广,提升武术明星品牌效应。
- 马杰华?戴羽(169)元代体育治理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元代体育治理的内容、特征和影响。主要结论:元代通过“赏”“禁”两种模式调控和引导体育的发展。宫廷角抵、蒙古骑射、贵由赤等在政府激赏下得以蓬勃发展,而民间角抵、射箭、竞渡、弹弓等在禁令压制下渐趋衰落;中原尚武性体育渐被娱乐性体育所替代,宋代以来形成的商业体育在元代也颇受阻滞;在治理特点上,元代体育治理措施来源多元,但民族压制、用刑严苛、籍没刑适用普遍等特点也较为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运动伤害断例十分丰富,在如实记录古典运动伤害内容与治理模式的同时,以“烧埋银”形式给予受害人一定的司法救济,是我国古典体育立法的重要创新。
- 何超?施翔(174)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研究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对现存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现存中国近代体育建筑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多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再利用。要促进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现存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统计和登记,摸清现存中国近代体育建筑的数量和地理分布,充分发挥近代体育建筑的教育和体育价值,将近代体育建筑作为标志性建筑融入体育公园或体育乐园的规划中去。
- 孙晨晨?代向伟?凌媛(178)凡勃伦的体育休闲观及其对全民健身的启示
以现代休闲学之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为文本内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凡勃伦的体育休闲观,并对当今我国的全民健身进行省思。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彰显并塑造男性气质,宣泄并丰盈尚武精神,满足并升华快乐体验,使感性冲动释放与理性精神弘扬得到圆满结合。从有闲阶级的专属体育到全民健身,不仅需要凸显体育运动解放自我和创造自我的价值,而且需要警惕有闲阶级男权本性和身份区隔的延续,营造健康和谐的全民健身氛围。只有保障全民健身塑造“完整的人”和“平等的人”,才能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重要意义。
- 浦义俊?王恒?吴贻刚(183)意大利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意大利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进行研究。认为:意大利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即贵族化阶段(1918年以前)、集权化阶段(1919至1943年)、民主化阶段(1944年以后);意大利在这3个阶段实现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平稳转型,完成了传统化到现代化的蜕变,其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即体制动力机制是转型的内驱,法制动力机制是转型的保障,资源动力机制是转型的基础。
- ·其他体育研究·
- 管翠萍?苏文清(188)静、空、柔:乒乓球作为国球的文化成因探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的原因。主要结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人的心里形成了一群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比如对声音的敏感,对心灵静空的体验,对以柔克刚思想的领会,对“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参悟等等。以智慧而不是力量为主的乒乓球运动暗合了中国人几千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心理情结、精神气质,使乒乓球一踏入中国便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 张健(194)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作品属性与著作权保护
运用案例法等分析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作品属性与保护模式,讨论中国法院与理论界对体育赛事直播节目属性的定位与争议。主要结论:体育赛事直播节目可以通过竞争法、广播组织权与著作权等3种模式进行保护;对体育赛事直播节目进行著作权保护更为合理。建议:《著作权法》应作出实时调整,将体育赛事直播节目定义为“作品”,对其进行版权保护。
- 刘鲲(198)中国体育藏书票的符号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体育藏书票的符号意义。主要结论:中国体育藏书票传递特定时期的体育思想,有手绘版、印刷版、版画版等多种形式,具有裁体性、媒体性、研究性、传承性、收藏性和功能性特征。中国体育藏书票展现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和运动员的体育风采,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逐渐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收藏品,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也渐渐活跃,折射我国的体育思想,藏书票制作成为地方学校的教育特色,独特美感吸引各地的爱书者。中国体育藏书票将成为推动中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内在驱动力。
- 赖春(202)冰岛足球文化构建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冰岛足球文化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认为:足球文化应该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构建。足球器物文化的构建有利于足球场地的增加和足球人口的增长;足球制度文化的构建有利于高水平教练的培养,校园足球的扩展和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足球精神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弘扬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快乐足球的文化。
- (Inside back cover)English Contents of Sports Cultur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