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专题·
- 张建 李源 梁勤超( 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论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从文化差异、传播平台和本土人才等三个维度,论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结论:武术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体系的主体之间的武术供需实践活动, 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面临着多元文化差异 与冲突、有效传播平台的缺乏、本土人才支撑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促进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传播,建议:调适多元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构建跨文化传播平台,扩大武术文化交流;扩大来华武术留学生教育,培养本土化武术传播人才。
- 王垚 张成明 于洪波,等( 7 )我国传统武术拳种文化传承特征及保护策略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我国传统武术拳种文化的传承特征,并提出保护策略。主要结论:“主干 + 枝叶”形式是拳种文化传承的突出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拳种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拳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内部对立的特征;拳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拘泥于武 术“套路”形式,脱离拳种传承人的武术教学无法在校园顺利开展,保护工作开展混乱缺乏明确机制等问题。提出拳种文化传承的保护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和“择人规范”是保护拳种文化的重要抓手;拳种需要适当合并而传承人需要融入校园;进一步协调各方拳种文化保护者 的工作;进一步明确拳种文化保护工作机制和责任划分。
- 徐锋( 13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 , 剖析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神实质,探索中国传统武德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融入路径。主要结论: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所蕴含的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贵和尚中的包容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和谐共生的合作精神等具有 丰富的教育价值;武德文化有助于高校思政实效性的提升、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议:通过把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合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环境载体、教材教法等各个层面,以不断推动高校 思政教育实现新的跨越。
- 张泽平 郭玉成( 20 )民国时期女子习武解读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民国时期女子习武的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及社会影响。女子习武是民国时期武术发展的特征之一,其历史背景为:束缚女子的封建思想逐渐瓦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武术运动会与国术国考女子竞赛项目的设置。女子习武的表现形式为:学校体育课 程中有女子习武内容;官方与民间武术组织中有女子习武成员;武术名家传承中有女子习武范例;军队武术文献中有女子习武记载等。女子习武的社会影响为:习武女子对武术的传授,扩大了女子习武群体;习武女子主动推广武术,加快了武术的海外传播;习武女子参加武术竞赛, 助力女子体育观的形成;习武女子投身于保家卫国战争,推进了武术的军队传播。
- ·体育管理·
- 邢金明 崔佳琦 王松,等( 26 )后乡土中国时期乡村公共体育空间配置困境与善治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后乡土中国时期我国乡村公共体育空间配置困境及失衡成因,旨在走向善治 , 促进乡村体育的发展。主要结论:后乡土中国时期乡村公共体育空间存在地区失衡、政策失衡、组织失衡、要素失衡四个维度的配置困境;其深层原因源于乡 村社会步入市场化发展转型期、乡村结构趋向分化和多样化发展态势、乡村社会熟人规则向交易规则演变、乡村公共社会空间公共性不断强化;建议进行乡村公共体育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布局的顶层设计、体育文化的重新塑造以及格局的多元治理。
- 杨海东 季朝新( 3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模型包括全国互动模型、区域传播模型、领导—跟进模型和垂直影响模型;影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扩散的动因包括中央行政指令实施需求、政策制定的需求、 城镇化经济发展需求和竞争政策创新的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策扩散已融入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制定和政策发展的过程中,建议:在制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政策互动、政策执行模式和政策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因素。
- 罗玉婷 陈林华 徐晋妍( 37 )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及启示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是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助推器”,是实现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重要利器,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广泛的体育外交活动、丰富的国际品牌赛事、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全方 位打造城市形象是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城市以大型体育赛事助力城市国际化的启示:高标准把握国际化城市和大型体育赛事定位,构筑长期国际化战略;将体育纳入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永葆城市持续发展动力;修建世界一流标准的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吸引国际顶级 赛事落户;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增强城 市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力。
- 鲍婷( 44 )论新时代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发展理念
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是展示体育理论研究成果、凝聚体育发展智慧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育类核心期刊要进一步明确时代使命,提升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积极服务读者作者,把握时代发展特征、致力于促进体育理论创新,多元化拓展 传播方式、扩大理论成果的受众面,加强联系与合作、搭建体育学术交流平台,注重期刊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构建体育学术体系、引领体育学科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 ·群众体育·
- 方汪凡 张强 蔡朋龙,等( 50 )健康扶贫视域下全民健身价值及推进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健康扶贫视域下全民健身价值及推进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健康扶贫视域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优化健康管理、加快脱贫步伐、夯实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议:加强健康干预顶层设计 , 明确行政部门管理职责;供需结合精准化 资源配置,提供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盘活学校与家庭、村社对接,建构基层联动机制;培养 农村健身服务型人才,发挥关键人的链接作用。
- 刘雨( 56 )仪式 ? 文化 ? 社会:彝族传统体育身体文化阐释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 , 从“仪式身体”“文化身体”和“社会身体”三个方面对彝族传统体育身体文化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仪式身体是族群集体意识的表达和族群教育的重要途径;文化身体是彝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符号表现和集体记忆的表达;社会身体是彝族传统社会文化和社 会意义的呈现。研究认为:仪式身体意识的认知将促进彝族传统体育的理性表达,文化身体意识的觉醒将促进彝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回归,而社会身体意识的建构将促进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转型。
- 崔秀云 郭海霞 尤传豹,等( 63 )全球健身趋势特征分析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全球健身趋势的特征进行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贯穿健康促进理念、强调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注重各人群健身、凸显科学化训练、供给多样化课程产品。与之对比,我国健身趋势存在健康促进理念欠缺、对专业人才重视不够、对老年人和职场人群健 身关注不足、健身科学程度不高、运动项目多而杂等问题。对我国的启示:提高健身意识,推 进体医结合;加强政府主导,发展健身行业;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资格认证;扩大健身群 体,主抓重点人群;注重科学健身,提升科技支撑;提供精准服务,培育特色运动项目。
- 任塘珂( 70 )有形与无形 :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经验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英国的主要经验:博物馆教育理念的盛行,扩大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公学教育的主要手段,继承和弘扬了英国传统体育文化;单项文化遗产上升为法律的形式,间接保护 了与其共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商业保护之路。对我国的启示:学校教育同博物馆教育结合,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传承渠道;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升为法律形式,提高保护的效力;注重体育非物质文 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渠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校园文化相结合, 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
- ·竞技体育·
- 王阿婷 曹宗航 熊焰( 77 )竞技体育跨界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实践逻辑与实施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 , 对跨界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现实困境以及实施路径进行探讨。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员长期培养理论构成了跨界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传统选材模式与人才资源配置提供了实践经验,但目前竞技体育跨界跨项选材在理论体系、管理模式、组织协 同、教练人才等方面仍面临着实践困境。建议:完善跨界跨项选材理论体系,健全跨界跨项选 材实施的管理体系,构建跨界跨项选材模型,强化“复合型”教练员培养。
- 蒋苏 陈刚( 83 )上海中华运动裁判会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国时期上海中华运动裁判会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上海中华运动裁判会初步构建了有序的裁判员管理组织与体系,树立了裁判员的权威和职业地位,促进了裁判队伍的培养;逐步摆脱了基督教青年会、教会学校的外籍体育人士对中国体育竞赛的控制; 裁判会在规则意识的养成、运动竞赛规范推进、运动项目的有序发展、体育竞赛文化建设等方 面,为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助力。同时,上海中华运动裁判会的发展经验,也为 目前去行政化趋势下我国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 白银龙 舒盛芳 聂锐新( 89 )日本备战东京奥运会主要举措及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日本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主要举措进行分析,为我国奥运备战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日本奥运备战举措包括加强政府的主导权;制定优势项目为重点的资助政策;建立贯穿始终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构建科研、训练、 情报、医疗一体化竞技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优化奥运备战组织管理体系,提升统筹协调 能力;出台灵活高效的资助政策,提高奥运备战效益;拓宽奥运选手来源渠道,完善运动员保 障政策;重视教练员能力素养提升,打造复合型教练员队伍;提高奥运备战的科技水平,发挥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 ·体育教育·
- 姜勇 徐光建( 97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现状及优化路径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当前体育课程目标的统领方向与设置对应性与衔接性不足;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简单重复,缺乏渐进性;课程实施三大途径缺 乏联动,互通不足;课程评价对象、内容和方法脱节,缺乏整体性。建议:各学段课程目标设 计要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线,构建逻辑清晰、富有序列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灵活 多样、内外联合的课程实施途径,建立上下层级递进、角度多位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一 个内在统一、横向一致、纵向衔接、形式联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 陈富成(104)英国大学体育专业体系建设、治理特征与启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英国大学体育专业的体系建设及治理特征。主要结论:英国大学体育专业体系建设包括学科融合的体育课程设置、注重培训与选拔的师资发展模式、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方式、资源共享的高校科研平台,治理特征表现为高校体育专业与政府、社会合作形成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高校体育专业建设与运动员精英训练及教练员培养体系有机融合,高 校体育专业建设为体育科技研发提供强劲引擎。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的启示:应紧密结合教 育改革趋势和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打造“政府 + 专业共同体”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 充分发挥体育专业教师高质量培养与提升的关键作用,搭建多渠道学科融合的专业体育课程体系。
- (Inside back cover)English Contents of Sports Culture Guide